News Center
2025-07-02 08:57:42
終成國際
近日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在30個左右城市開展先行試點,培育一批面向制造業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。
這一政策恰逢其時。在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制造轉型的當下,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。數據顯示,22%的企業計劃在2025年招聘人力資源及人才發展領域人才,推動人才戰略與業務戰略深度融合。
智能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已從設備與技術轉向人才。當數字孿生工程師缺口達47萬人,當某汽車工廠因缺乏相關人才導致產線調試周期延長60%,人才儲備不足已成為制約智能制造落地的核心瓶頸。
人才缺口:智能制造轉型“卡脖子”難題
當前制造業智能化轉型面臨的人才挑戰是多維度的。智能制造對人才的需求呈現“跨學科、高復合、快迭代”特征。
一方面,控制算法每季度更新的速度要求工程師具備持續創新能力,而僅12%的現有人員能自主優化算法;另一方面,像“人機交互安全官”、“數據煉金師”等新型崗位供不應求,市場供給不足30%。
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之間存在明顯斷層。全國僅38%的工科院校開設“智能制造工程”專業,且80%課程仍沿用傳統機械電子框架。企業培養一名系統架構師需投入28萬元,遠超中小企業研發預算。
在工廠一線,智能化轉型帶來崗位結構變化。福耀集團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自動化、智能化改造后,產生了機器人訓練師、人工智能工程師、智能化產線工程師等新職業。
政策賦能:構建智能制造人才新生態
面對人才挑戰,國家政策與企業實踐正在形成合力。四部門聯合通知明確,通過3年左右努力,培育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,打造融合發展平臺載體,發展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創新模式。
智能工廠建設采取梯度培育體系,分為基礎級、先進級、卓越級和領航級四個層級。這種分級方法讓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智能化程度“對號入座”,有針對性地補短板、強弱項。
在企業層面,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雙管齊下成為主流策略。內部培養包括技能培訓、設立內部晉升通道、搭建交流平臺;外部引進則通過與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,實施人才引進計劃,建立人才庫。
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實踐值得借鑒。該公司設立了1000萬人才專項資金,用于人才引進、培養和激勵,并積極探索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的方式。
服務升維:從“崗找人”到“智配人”的AI革命
在智能制造人才生態中,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
① 業務外包在助力智能制造企業效能躍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領先的人力資源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構建了智能制造BPO業務支持體系,在制造工段外包和倉儲物流外包等服務中,涵蓋人員招聘、培訓上崗、現場管理、質量檢測等全環節,以結果為導向確保客戶需求得到滿足。
② 校企協同成為破解人才困局的有效路徑。通過專業、深度的產教融合,一方面為用人單位解決崗前培訓,保障技術工人到崗即適配;另一方面為失業待業人員提供就業通路。
③ 人工智能技術也在重塑人力資源管理。AI系統可以輔助員工進行職業發展規劃,提供職業路徑建議;通過實時數據分析,發現員工工作問題并提供改進建議;還能預測市場薪酬趨勢,為企業制定合理薪酬策略提供依據。
解決方案:終成國際如何打造“人才供應鏈”?
面對2025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,終成國際基于多年行業經驗,從四個維度破解企業人才困境:
● 精準需求分析:深入企業生產場景,結合智能工廠梯度等級評估,量化人才缺口與技能差距。為某汽車零部件企業識別出37個新型崗位需求,提前6個月完成人才儲備。
● 校企協同培養:與青島中德智能制造技師學院聯合共建項目,打造集人才培養、產業孵化、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,培養在現代服務業、家政服務、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優秀技能型人才,實現技術崗位充分就業。
● 員工全生命周期培訓:終成國際創新打造會員全職業生涯服務體系,從職場新人到資深專家,為會員提供職業規劃、技能提升、權益保障等全周期支持,通過精準崗位匹配、終身學習平臺和專屬福利體系,讓每一份付出都能獲得成長回饋。
● 生態平臺搭建:建立智能制造人才數據庫和流動機制,促進高端人才在產業鏈內合理流動。終成國際智能化招聘平臺已聚集超過數萬名智能制造專業人才,年匹配效率提升40%。
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,智能制造的未來已來。那些率先布局人才戰略、擁抱人力資源創新的制造企業,將在2025智能工廠梯度培育中脫穎而出,領跑新制造時代。
字節跳動、阿里巴巴.中國海油等2000個企業通過終成與30000名職場人建立了可持續的客戶關系。
將有專人為您提供建議、解決方案、專業答疑等